米乐app官网登录全国最憨厚985第一工科大学在东北被风吹成“大车埋

发布时间:2024-04-30 00:27:19 来源:米乐m6备用 作者:米乐m6官方客服 分类:新型绝缘材料

  而在全国千余所高校中,冠以“XX理工大学”之名的高校不在少数,毫不夸张地说,我国各个地区或多或少都有“地名+理工”的高校。

  东有华东理工大学,北有北京理工大学,而在东北,则有今天的主角——大连理工大学(简称:大工),它的名声响彻大连,许多大连娃儿都听过父母的那句“不努力可能连大工都去不了”。

  近代史上的大连,曾经饱受苦难,直至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,大连结束殖民地历史,赶走敌人的铁骑,迎来崭新的明天。

  彼时的大连,已经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,发展为港口城市,并在港口建设的带动下,大连的大机器工业建设拔地而起,就此奠定重工业传统。

  1946年3月,大连市人民政府接管了原南满洲铁道工业专门学校。大连地区党委决定在此基础上,建立培养工业人才的大连工业专门学校,后来更名为关东工业专门学校。

  为适应全国解放后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需要,1948年秋,着手筹建一所新型正规大学——大连大学,计划将当时大连地区的众多学校合并,向综合性大学迈进。

  冬去春来,次年,关东工业专门学校、关东俄语专门学校、关东医学院、关东电气工程专门学校等四所学校合建重组为大连大学。

  在大工的校史上,首任校长屈伯川是永远不能磨灭的名字。十年时间,他带领稚嫩的大工成长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;半辈子心血,他倾囊相授于大工与大连的教育事业。

  刚从大连大学独立出来,大工需要另外“安家”。屈伯川与相关人员实地踏勘,最终敲定大连西郊三面环山、一面临海的凌水屯,成就大工的独特风景:

  在那个经济困难的时期,大工师生亲手建设了面积为2.4万平方米的主楼,屈伯川更是三顾茅庐般地“搭建”大工的重要内核:一支在当时、在当下也堪称一流的师资队伍。

  王大珩,“两弹一星”元勋、“中国光学之父”,创建大工的应用物理系,担任系主任;工程力学家钱令希,担任了大工第一任科学研究部主任,领导创建和倡导了计算力学学科和结构优化设计学科,后任大工第二任院长。

  还有催化科学奠基人之一张大煜、军事通信工程奠基人毕德显、内燃机事业先驱者之一胡国栋、水利工程事业开拓者之一李士豪……他们应屈伯川之邀,在大工绽放师者之光。

  经历了1952年至1955年的院系大调整后,大连工学院仅留下化学工程、机械工程、水利工程、力学四个院系。

  本着这样的“冒险精神”,屈伯川与钱令希等人“再起炉灶”,带领中青年教师组建数理力学系,重建船舶系、内燃机系、电子系,致力于扩充与丰富大工的学科内容。

  屈伯川带队住进学生宿舍,切身感受学生住宿环境的艰苦与不足:在夜晚,冷到得戴上棉帽子,才能勉强入睡。

  “不能让学生们睡在这么冷的宿舍里。这样,他们白天能上好课吗?这段时间,请同志们辛苦一下,想方设法解决好这个问题。”

  他与学名誉校长匡亚明、浙江大学名誉校长刘丹、天津大学名誉校长李曙森,建议选出部分高等学校,办成重点大学中的“重点”,这就是“211工程”的起源。

  在1988年正式更名为大连理工大学的大工,不负老校长的期望,不仅成功入选为“211工程”建设高校,还一路高歌挺进“985工程”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行列。

  作为面向新中国工业体系建设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,自诞生之日,大工便朝着成为工业体系中坚力量的方向进发,为新中国工业的发展创下了无数个第一。

  第一艘核潜艇有大工教授参与研发。上世纪60年代,数理力学系教授钱令希、钟万勰、裘春航等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,承担了我国第一颗核潜艇壳体强度、开孔和稳定性等问题的研究任务。

  第一颗返回式卫星、第一个卫星运载火箭“长征一号”、第一枚液体燃料探空火箭的总体方案与研发工作,皆有大工教授王希季的大力投入与研制。

  第一个现代化油港、第一个现代化渔港、第一个现代化军港,则是大工师生不负大连市与国家的期待,全力承担起它们的规划设计任务。

  第一台激光器、第一台4.5兆伏静电加速器、第一台激波管、第一台微波气象雷达、第一根无缝钢管……背后也有无数大工人的身影与心血。

  2023年5月,大工又创下“第一”:在太空深处,有辽宁省发射的第一颗卫星“大连1号—连理卫星”,这是大工试验卫星项目的研发成果,能够在轨实现低成本亚米级高分辨率的海洋/对地观测。

 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5人、兼职教师中的两院院士36人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高层次人才91人、“973计划”项目首席科学家10人、博士生导师1331人,济济人才,齐聚大工。

  蹇锡高院士长期从事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创新与产业化研究,带领团队在高性能工程塑料、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、耐高温特种绝缘材料和涂料等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。

  程耿东院士长期从事工程力学、计算力学和结构优化设计研究,在航天领域多种运载器的轻量化设计、旋转叶轮机械的完整性研究、三峡升船机船箱提升中的力学问题等方向开展工作。

  通俗地讲,程耿东院士是给火箭“减重”的优化专家,为长征五号运载火箭20多个部段成功“瘦身”,实现长征五号火箭结构减重达到1145公斤,提升了运载效率,降低了发射成本。

  89岁还坚持站着上课的钟万勰院士,长期从事工程力学与计算力学理论、算法和软件的自主创新研究,是推动我国工程设计进入计算力学时代的先驱之一。斯人已逝,值得缅怀。

  国家级平台就有2011协同创新中心”(1个)、国家重点实验室(4个)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(1个)、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(6个)、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(1个)、国家级技术中心(1个)等十余个。

  2001年以来,学校共获国家科技成果奖励63项,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34项,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,国家科技进步奖(创新团队)1项,牵头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163项。

  在学科建设上,大工从单一的工科大学发展为以理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,正在构建“顶尖工科、优质理科、精品文科、新兴医科”的一流学科格局。

  学校的力学、机械工程、化学工程与技术入选国家第二轮“双一流”建设学科名单,工程学、材料学、化学、计算机科学位于全球前1‰,8个学科领域进入QS世界学科排名前500名。

  在2023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,大工共有18个专业评为A+,42个专业评为A,其中大部分为理工类专业,如在全国排名中摘得头筹的海洋资源开发技术、金属材料工程、能源化学工程与应用化学等4个专业。

  大工的经济管理学院被誉为“中国现代管理教育的先行者”“中国MBA教育的发祥地”,是地区七所通过国际三大商学院认证的商学院之一。

  文科、医科类专业在大工是后起之秀,虽然大多专业在千禧年前后才设立(如新闻系始于1998年,中文系始于1999年),但摘下的硕果也颇为可观。

  如中文系已经完成及正在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有6项,出版的学术专著、编著、高校教材、辞书有50余部,在CSSCI来源期刊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。

  2022年才正式独立建制的医学部,设有4个学院和1个研究院(生物医学工程学院、基础医学院、临床医学院、药学院和医工交叉研究院),其中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拥有从本科到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。

  大工还建有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,下设电视演播室、电视编辑实验室、艺术造型实验室、光色艺术实验室、同声传译实验室、模拟法庭等,整合全校文科实验资源,经管文法哲等学科实验齐全。

  400多个学生社团、“连理一夏·DUT夏季摄影大赛”、校园嘉年华、“梦想启航”迎新晚会、“峰岚杯”文艺大赛、运动会、“精英杯”篮球争霸赛、“TOP-DUT”全民健身挑战榜……

  学校形成了“一校、两地(大连市、盘锦市)、三区(大连凌水主校区、开发区校区、盘锦校区)”的办学格。


米乐app官网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