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17日,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《产业蓝皮书: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(2023)No.12——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》。
蓝皮书指出,近年来,国务院各部委、各直属机构按照企业在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规模,围绕产业链龙头企业、单项冠军企业和“小巨人”企业三个典型标杆的培育,做了一系列打造“链主”企业的基础性工作。2016年、2018年先后启动单项冠军和“小巨人”企业评选工作,2019年开展领航企业培育,到2021年,共培育选出5批596家单项冠军和2批1832家“小巨人”企业,为后续“链主”企业遴选培育和梯度培养格局形成奠定了必要的基础。
据不完全统计,截至2022年,全国各地共遴选出300余家产业链“链主”企业。从地理位置分布来看,覆盖北京、上海、浙江、广东、山东、湖北、陕西、四川、新疆等。在2021年全国100强“链主”企业中,北京数量最多,上海和广东并列第二,浙江位列第三,“链主”企业梯度发展新格局已初步形成。
从所涉及产业链看,既包含新一代信息技术、高端装备制造、新材料、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,也囊括传统汽车制造和食品加工等行业。例如,2021年广东全省围绕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上的若干重点产业链,在每条重点产业链上已遴选培育出一批“链主”企业。
区域布局方面,蓝皮书指出,产业链供应链的转移和布局与地方区位优势、工业基础、配套能力等高度相关,不同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的转移呈现不同趋势与特征。
其中,东部地区具备强大的研发创新能力与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,占据产业链供应链核心环节,优势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、电子通信、半导体等产业,互联网服务、金融服务、文娱消费产业发达,形成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珠三角几大城市群。东部地区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,不断吸引产业链高端环节在区域聚集,将部分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。
米乐app官网登录